去年三季度房地产调控趋紧以来,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增大。对房企来说,银行土地融资十分困难,债券融资大规模减少,合规的房地产开发贷依然呈现较高增速。不过总体融资依然趋紧,因此转道信托融资,但成本较高。目前来看,在鼓励租售并举的措施下,住房租赁的融资渠道有所放开。信贷、债券、信托围绕租赁房都有相关业务创新,未来规模可能呈现上升态势。是为房地产融资结构性变局。
记者采访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在内的多名银行人士均反馈,今年的房地产相关融资基本上回归到了“开发贷”一个品种。“一切向开发贷看齐,就是要‘四证齐全’,之前的土地融资业务全部停掉。资管部对接的地产类非标基本也没有澳博投注网了,就是配些房企的债券。”某股份行武汉(楼盘)分行人士表示。
去年10月,中国银监会在2016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明确指出要加强房地产相关融资规范,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,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。此后银行“输血”房地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。
整体而言,今年两个趋势明显。其一,房地产开发贷回暖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,国内贷款的同比增速最高,前10月的同比增速达20.2%,占比达16%。其中原因,主要是房地产融资(符合信贷要求的)从表外回归至表内。而土地融资则趋紧。
其二,按揭贷款增速明显下滑。一组关注的数据是,在今年1月—10月房企到位资金中,个人按揭贷款1.99万亿元,同比下降了1%。按揭贷款的增速下降,微观上放款慢,导致开发商回笼资金承压,目前已经有资金投向了“按揭过桥”市场。建行理财业务近期重启房地产相关融资,就明确把“按揭过桥”作为重点业务布局。